因为这些书的某页某行,无形中影响着我,让我变得不一样,我会因此记住这几本书。

封面:SD 模型 Anything 生成(Reading, books, countryside, windowsill, a boy, fields, breeze, sunshine, blue skies, silence)

BGM:我很爱的一首小众古典曲:《Figlia del cielo III》

原文链接: 2023年读的书-公众号 AwesomeYang 原文有书的直接购买链接,手机打开。

2023 年是变化的一年:角色转变,意外发生,见证过生与死,感受着聚又散,哭泣与吵闹,喜庆与欢乐,热闹与落寂;似乎每个可以穷尽的情绪都要来袭扰一遍;而这些经历又塑造着我的每一分思考,成为我的一部分。

这一年庆幸看到了自己由内而外的改变,这一年由内在驱动的读更多的书、认识更多的人、尝试不同的事情;虽然不知道自己的一些坚持是否有意义,却已然成为了习惯,即使现在不是最好的,但我希望比昨天要好一点就已然知足。

当然也有三分钟的热度的时候:没有读完的书,没有兑现的承诺,浅尝辄止的知识…都是见证。后来看了一些书,遇到一些人,却奇妙的与自己和解了,不再追求完美与傻傻坚持:我告诉自己人都会犯错,只是前路模糊,我需要先走两步才能看到前方,而正确的做一件事变的很重要。

今年虽没有读几本书,但我觉得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些书的某页某行,无形中影响着我,让我变得不一样,我会因此记住这几本书。就像你会因为生命中某个瞬间影响着自己而感动一样,这或许就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好吧,写作新手总是陷入讲道理的误区,我也不例外。所以上面的你可以当没看见,但我的感受是真实的。
谢谢下面这些书给了我力量,知识,情绪,思考。

《被讨厌的勇气》| 心理、哲学

这本书在书单里很久,最早应该是 18 年的时候就在书单了,但是读了几页就罢了,有段时间陷入深深的迷茫与空虚中,在我姐的推荐下又读完了这本书,虽然书翻译起来很绕口,但不影响核心的观点表达,阅读完让我对自卑、情绪、人际关系、他者期待、勇气与自我接纳有更多的思考(部分):

  •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 愤怒是可以捏造的,一切情绪都是,都是出于某种目的的捏造

  • 课题分离: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矛盾多是因为别人对自己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自己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课题分离可以远离很多烦恼

  • 我们并不是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的,不需要非得别人认可,对认可的追求,失去了自由,放在认可欲

  • 有时不一定非要设定目标,当下的片刻都应该认真去过,活在当下;不要迷失在过去与太久的未来当中

《被讨厌的勇气》

《卡片笔记写作法》|阅读、写作、卢曼卡片

这本书说来也巧,我是正宗的“差生文具多”,我经常折腾笔记软件,但很少真正留下自己的思考,多是摘录收藏。后来通过 浮墨笔记 ,再到现在经常写的 墨问便签 ,随手写点东西已然成为一种自主习惯,但是卡片笔记写作法,如果要完整的实践下来需要不断坚持练习,才能真正创造出知识的复利

这个方法强调:把闪念和阅读时的触动点用自己的话记下来,不要只是简单的摘抄,持续积累和回顾;定期整理成永久笔记。去实践去输出,输出不用倒逼输入,积累到一定量级,笔记之间会自然联系,好的想法也会自然浮现。

大多数人苦于写作的原因都差不多,就是因为他们相信或者被迫相信写作是从一张空白页开始的;但如果持续思考记录笔记,那就构建了良好基础。

《卡片笔记写作法》

《MackTalk 人生元编程》| 随笔、编程、老池、工具

池老师的书,池老师是多年的互联网老兵了,以前在锤子做研发总监,后来在极客邦做了极客时间这款产品,写作十几年;现在创业做 墨问便签 结合科技与人文,他是真的将爱好做成了产品,或者说将产品做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用他的话说这就是创作者的品味。

书里的内容我实际上忘记的差不多了哈哈(老池别打我),但我记得关于沉没成本与坚持给了我不少力量:很多时候你并不知道那些沉没的成本是否真正沉没了,你只能沉默地坚持,希望坚持到最后的水落石出。

他还谈写作与思考,Mac 技巧,编程,职场…文风轻松幽默,没有专业领域的阅读压力,值得一读。

《MackTalk 人生元编程》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产品、微信、张小龙

当我读完 《MackTalk 人生元编程》之后,开始关注池老师,后来加入池老师的社群开始阅读社群里推荐的书籍。这应该是社群共读第一本我感兴趣的书。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实际是 2012 年的时候龙哥的内部演讲内容,书中从用户、需求、设计、气质、UI多个方面 表达微信的产品观念。很多观念从现在来看也相当超前,龙哥说:

  • 用户究其根本是人,而人是环境的反应器,人是懒惰的、不爱学习的、没有耐心的;要找到人需求之中的心理诉求。

  • 作品可以打败一些功利性的产品。

  • 如果产品没有自然增长,就不必推广了。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夜航西飞》| 传记、女性、非洲、飞行

我独自度过了太多时光,沉默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一个女性在那个年代,独自开飞机穿越非洲,不被定义的女性力量,一本平和的非洲飞行生涯自述。

即便在有航道的地区,即便有仪器的帮助和无线电的指引,夜航依旧是种孤独的工作。而飞越牢不可破的黑暗,没有冰冷的耳机陪伴,也不知道前方是否会出现灯光、生命迹象或标志清晰的机场,这就不仅仅是孤独了。有时那种感觉如此不真实,相信别人的存在反而成了毫无理性的想象。

书中说:“如果你必须离开一个地方,一个你曾经住过,爱过,深埋着所有过往的地方,无论以何种方式离开,都不要慢慢离开,要尽你所能决绝的离开,永远不要回头,也永远不要相信过去的时光才更好。因为他们已经消亡。”

《夜航西飞》

《遥远的救世主》| 小说、天道、爱情、智慧

这本是今年意外读的一本书,最开始是墨友(子杨)的推荐、解读(墨问便签小程序搜:遥远的救世主解读)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好后来在公司同事的桌上发现了这本书,就借来读了起来。

有的人在书中读到了不可多得的爱情价值,有的人读到行走于世的智慧,文化属性的寻味,有的人则认为是垃圾文学的堆砌。 那到底是本怎样的书,可得读了才知道不是。

《遥远的救世主》

《黑客与画家》| 随笔、博客、创业、编程、创作

作者是著名的创业孵化器YC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我阅读的是阮一峰老师翻译中文版,我读下来没有记住太多东西,记得书里强调黑客精神,谈成长与创业,谈作品与品味,谈编程语言…。而本书实际是保罗·格雷厄姆博客文章的汇总。

黑客与画家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创作者。与作曲家、建筑师和作家一样,黑客和画家都试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他们本质上都不是在做研究,虽然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发现一些新技术。

优秀作品的秘诀就是:非常严格的品味,再加上实现这种品味的能力。

《黑客与画家》

《史蒂夫·乔布斯传》| 传记、乔布斯、Apple

乔布斯本人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我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才读完。

乔布斯当时或许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却是我们心中的天才,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乔布斯是一个复杂的天才;但对乔布斯而言,一个人不是白痴就是天才;没有人能逃脱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他会凝神激励人,或骂狗屎一样训斥人。

有一种人读了这本书,就觉得自己就像乔布斯(只要别人做得不对,他就会说他是垃圾,所以他觉得自己像乔布斯)但乔布斯太复杂了,压根没有一个词能够概括的,要是有的话那就是复杂。

毕加索不是说过吗?优秀的艺术家模仿创意,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正是乔布斯对施乐帕克的灵感窃取成就了 Mac,图形个人电脑之后便迅速发展。

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乔布斯总能迸发出火花(如iMac、iPod,iPhone,iPad,iCloud…等颠覆性产品),更令我想不到的是:甚至于迪士尼的 《XX 总动员》系列动画电影,都是乔布斯的动画电影制作公司皮克斯制作的。

《史蒂夫·乔布斯传》

《认知觉醒》| 励志、成长、认知

很久以前,有人给我谈励志,谈认知,我是嗤之以鼻的;我总觉得那是从中学的一摞书里挑出了也青年文摘,并用诗意的文字告诉我该如何生活。

但这本《认知觉醒》还真就没那么多空洞,他没有制造焦虑,很切实的去剖析生活、学习、认知上的现象。从大脑构造出发,从底层原理出发。让人看完没有鸡汤的快感,而是得了认知的平静。道理很多,但也会讲怎么去具体落地,没有刻板的教学说教;先内观自己摆脱焦虑、再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要在舒适区与困难区中间的拉伸区持续不断地练习,太难或者太容易都会容易放弃坚持。

万字长文池,只取一瓢水;读书不是目的,是过程,不要纠结读了几本书,落地实践才是目的,改变才是目的。

保持专注,感受当下感受当下做任何事情,吃饭就专注于味道,跑步就专注于跨步摆动,睡觉就感受平静的呼吸,觉知行动的每一步,而不是思绪乱飞。

为什么我们听了很多道理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没有反思、练习、行动。那就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觉知,那道理只会是徒劳的爽感;知道又做不到只是徒增烦恼。

《认知觉醒》

《认知驱动》|认知、做成一件事

这是认知觉醒的姐妹篇,关于如何做成一件事,作者从“心法”再到“技法” 一一进行传授,而这其中:创造价值是最主要的。

有时候我们急于求成,收效甚微;那是大脑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因为大脑天生懒惰

要为他人提供价值则意味着,你需要保持耐心并坚守,因为价值是经得起实践和时间考验的;机会总是属于那些 “看的清且做得到的人”

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配的上它。

作品思维,只要你用作品示人,你就会想办法打磨它。尽管创造的过程会让你感到有些困难,但最终换来的正反馈会让你在精进的路上乐此不疲。

《认知驱动》

要搞点薯条就先做成一件具体的有价值的事儿。

好吧,还有很多读了一半的书,我暂且就没有放在这里了,之后继续分享,认知觉醒和认知驱动,是我在2024年阅读的,但中国人总是以春节为界限来区别一年,我也是的哈哈哈(为自己的拖延症找了个完美的理由)。

原文链接: 2023年读的书-公众号 AwesomeYang